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讲议司所得恩例其他官司无得攀引诏崇宁三年八月戊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二
讲议司绍述熙宁元丰法度,与其他官司事体不同,应缘讲议司所得恩例,今后无得攀引。
章惇元符三年七月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四、《宝庆四明志》卷八、《丰清敏公奏疏辑存》(四明丛书本)
哲宗皇帝亲政,召章惇宰相,不能以道事君,用群小,合奸谋,害元祐忠贤司马光、吕公著等,以变乱神考法度,谓之不忠,不能绍述谓之不孝,以此激怒先朝,此乃王曾仁祖所谓憸人惑上之言也。
等变乱法度不足为深罪,又编类臣寮章疏,择其切直不讳之言与夫陈乱世以讽今者,谓之讪上,谓之指斥。
又以言语不足为大恶,乃持文及甫、邢恕之私言,辄诬等谋废立为不轨。
按,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福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
临大变,计大事,包藏阴谋,发为异议。
陛下尚优容之乎?
祖宗怒之久矣,今付陛下震之
上帝怒之久矣,今命陛下诛之。
陛下何惮而不果耶!
论用事之臣持绍述之名而为身谋奏建中靖国元年七月 北宋 · 安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八、《宋史》卷三二八《安焘传》、《东都事略》卷九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八、《宋史新编》卷一○七
绍圣元符以来,用事之臣,持绍述之名,诳惑君父,上则固宠位而快恩雠,下则希进用而肆朋附。
彼自为谋则善矣,未尝有毫发为公家计者也。
夫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
臣不敢高谈远引,独以神考之事切于今者为證。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绍圣以还,倾竭以供边费,使军无见粮,吏无月俸,公私虚耗,未有甚于此时,而反谓绍述,岂不为厚诬哉!
愿陛下监之,勿使饰偏辞而为身谋者复得行其说。
绛州正平县新修梁令祠堂记治平元年闰五月 北宋 · 薛宗孺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四
绛居两河间,为剧郡,领县七。
正平临汾隋开皇十八年改正平,唐武德元年移于今治。
山麓四拥,土狭人夥,比常艰食,惟水田之穫克以取济。
距州之北几一舍,有石堆如覆釜,人马践履,声若鼙鼓,上立祠,状妇人以主之,质于碑志,事无依据。
意者谓水为阴象,理或当然。
其下出泉,众流奔沸,古传神泓。
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县梁轨以亢阳频灾,遂迹晋之故道,审势逗绝,疏源分流,乃开渠十二,率灌田五百顷,贯刺史牙城,蓄为池沼,迤逦闾落,浃洽园圃,岁无旱忧。
邑民歌颂,刻石以戴其赐。
其文与书不纪名氏,故不甚彰著。
樊宗师《守居园池记》言水自正平,轨以辞僻而人罕成诵,是终不能显闻当世。
居人但憙溉沃之利,不详兴导之因。
太守王公恪敏政好古,谓有功于民则祀之,议建祠于石堆之北隅。
邑宰宋君基立力贰其事,塑容盛服,遗风凛然,俾民俗瞻奉,岁时有报享之地,庶知惠功及人之深,垂信于不朽。
隋到今四百馀年,轨以官卑,故其德业于史氏无传。
今录民功之实,神而祀之,将励后人行事之法,是曰无妄,与夫言利邀功,朝行夕废者能不愧耻?
里人薛宗孺惧祠之寖久湮废无考,谨述创始,以永其传。
异日编郡图籍,上职方氏,当取验于此记。
治平元年闰五月七日
宣德郎、守太子中舍、知正平□□□□勾河渠事、赐绯鱼袋宋基立立石。
朝奉郎尚书虞部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骑都尉、赐绯鱼袋裴士林
承奉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充集贤校理知军□□□□□□农事、骑都尉借绯周□。
训饬士大夫御笔手诏政和元年十月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七、《东都事略》卷一一
朕惟古先哲王,敷皇极以道民,毋有淫朋,毋有比德,在位皆正直之行,庶民被忠厚之化,其盛至于永肩厥心,而遂成风俗。
朕奉承圣考馀休遗烈,监于先王成宪,任贤使能,以倡万方,惟恐弗及。
嘉与卿士大夫开公正之路,杜私邪之门,明是非,严分守,毋有作好恶,而追三代之隆,累年于兹。
用事之臣,或弗讹其心,或弗迪训告,溺旧习,乘高势而为邪。
附下罔上,阴害绍述,背公营私,缔交执怨。
顾非独立躬行,则咻惑奔趋,沦胥以败。
宄迹既露,犹复怙终,朕甚羞之。
《传》不云乎:「义之与比」。
夫植党分朋,不耻附丽之非义,以陷悔而不自知,岂朕所望哉?
惟时古人相汲引不为比周,称誉不为朋党,故能咸有一德,以尽事君之义,有无穷之闻。
朕于士大夫,矜以节行,厉以廉耻,宠以高爵厚禄,丁宁训诲,于再于三,可谓无负矣。
而险诐躁兢,终莫之革;
朋党比周,牢不可破。
放弃戮辱,殆不可已,否则威之,其在是欤。
布告列位,咸谕朕意,忠以卫上,毋或自弃。
昏迷不悛,必罚毋赦。
蔡京太师致仕诏政和二年二月戊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太子太师致仕蔡京两居上宰,辅政八年,首建绍述,勤劳百为,除秩居外,荐历岁时。
况元丰侍从被遇神宗者,今则无几,而又累经恩霈,理宜优异。
可特复蔡京太师,仍旧楚国公致仕,于在赐第居住。
郡庠习射诸友还南昌 明 · 谢士元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
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
邓洵仁落职宫观政和三年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五、《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二
崇党蔽朝,为臣之大戒;
原情定罪,有国之通规。
傥未厌于师言,宜申加于明罚。
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新差知亳州邓洵仁,奋繇冗散,骤历通严。
弗思尽瘁以事君,徒务怀谖而封己。
交通近习,潜布腹心。
朋附凶渠,共为肘腋。
鼓倡险肤之论,倾摇绍述之方。
顷灼见于奸回,尚曲全于体貌。
靡知悔过,乃复怙终。
清议既亏,弹章荐至。
惟尔自绝于众,虽朕不得而私。
镌秘殿之华资,辞淮壖之重镇。
往司真馆,益体宽恩。
可落资政殿学士,特授依前通议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
右曹三催不报或踰年不结绝并行遣失当具奏御笔政和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四、《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一、《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三六(第六册第五七九○页)
常平散敛之法,民受其赐,踰三十年。
岁久法玩,吏缘为奸,州县监司习以为常,事有稽缓,至累年不决。
文移取会,辄不具报,赴诉省部,日常有之,民失其平。
提举官号为事简,不复省察。
绍述之政,莫此为最,而弛废若此,非所以奉承先志。
可令户部右曹,应三催不报或踰年不结罪,并州监司行遣失当,并具奏劾,官随重轻黜责,吏配千里。
仍令尚书省御史台觉察纠劾以闻。
夏祭礼毕德音政和七年五月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三
门下:顺承天之义,莫踰厚载之功;
资事母之诚,寔重广禋之祭。
顾惟菲德,获履至尊。
永言绍述之图,敢怠夤恭之志?
若时大业,底此丕平。
天惟惠民,具格高明之锡;
地不爱宝,荐膺翕辟之休。
水行叙而河流清,农扈修而年谷熟
阿疏于九服,琛挚走乎八荒。
禁籞发祥,甘醴协流衍之应;
宫庭效异,神芒超案牒之占。
有兹并受之符,悉繄咸享之况。
属者肇修旷典,祗上鸿名。
率辞揆方,既阐一元之化;
报功飨德,宜遵三岁之祠。
是用躬事方舆,亲承大号,尽黜合祛之陋,载严侑配之崇。
黄玉奠而休气臻,函钟奏而灵斿出。
于时神心昭晰,精意交通,景光烛坛,密云不雨,凯风入律,厥壤可游。
惟祭泽之下流,岂视釐之专向?
诞施庆宥,均赉多方。
应四方诸道(云云。),于戏!
含万物以化生,兹尚坤能之祉;
敛五福而敷锡,是昭解吉之仁。
咨尔群黎,体予至意。
冯熙载尚书左丞政和八年九月庚寅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文昌总理治官,丞辖纲纪台事。
用助宰揆,实班辅臣。
图任惟艰,畴咨在列。
式序厥位,我得其人。
具官冯熙载才高而行醇,器博而用大。
自得渊源之学,发为体要之文。
践历禁涂,旋以忧而去职;
仅终礼制,比趋召而还朝。
草再视于北门,旨密承于东閤
眷惟尔德,匪特翰苑之才;
蔽自朕心,擢处肃机之地。
入则陪三省以论大政,出则纠六官而董庶工。
惟修举元丰宪章,率由群后;
绍述神考政事,允升大猷
遹观厥成,同底于道。
蔡京致仕制宣和二年六月戊寅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人主之职论相,动系四海安危之几;
大臣以道事君,不失终身进退之节。
眷惟元老,恳解国均。
虽贪得天下之耆明,与图厥政;
然闵劳军国之机务,勉徇乃情。
有如待遇之始终,增光老成之去就。
敦励风俗,耸光臣邻。
式宠其归,用告尔众。
具官蔡京道大而用果,器博而才周。
学探圣王之渊源,智该事物之变化。
善断大事,被遇三朝。
祖宗留以辅予,士夫视其行事。
粤惟绍述之始,起于流落之中。
朕心乃知,予倡汝和。
兴事造业,以熙于庶绩;
制礼作乐,以文于太平。
学校还三代之风,疆土率宁人之指。
边隅不耸,久恬镇抚之威;
年谷屡登,时显燮调之助。
房玄龄之居宰相积十五年,郭子仪之校中书二十四考
方便咨询之计,间资启沃之谋。
连上囊封,坚辞衮职。
使亟召而不起,诏亲谕而莫回。
深惟耆旧之臣,岂以筋力为礼。
往缘告老,已酌权宜。
止造五日之朝,稍便其燕处;
不治三省之事,欲纾其贤劳。
萧相老而素恭,留侯晚而弃事。
寿隽在服,精神折冲。
安事引年,殊怫素望。
然功成身退者天道之持满,居宠思危者君子之见几。
历观自古之名臣,鲜或自全于晚节。
与其留以自辅,固资论道经邦之远图;
岂若听其退休,俾遂既明保身之雅志。
是用仍上公之故秩,衍赐邑之新封。
许上印章,荣居赐第。
往逐邻里之父老,共尽囊橐之赐金。
士皆闻风而激昂,人或垂涕而太息。
于戏!
西伯善养吕望,忘东海之故居;
成王封周公,老京师而自近。
虽已归而谢事,犹勿忘于告猷。
寝食以时,药石自辅。
余深罢相授镇西军节度少傅福州宣和二年十一月己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宋大诏令集》卷七○、《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门下:熙帝载而宅百揆,内严论道之崇;
倡九牧以阜兆民,外倚承流之寄。
顾本末之一致,期左右以同寅。
眷予寿俊之良,久处政机之务。
闵高年而宽委责,兹为贵老之先;
钦大臣而备礼仪,式示优贤之厚。
诞敷丕律,播告治庭。
少傅太宰、兼门下侍郎、兼充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卫国公食邑一万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余深,刚大而粹夷,高明而敏达。
才周繁剧,蕴多识以济时;
学妙渊源,贯群言而博古。
王佐之略,众推儒术之规。
扬禁近之清班,跻钧衡之要路。
正色率下,谅镇服于未形;
直道事君,嘉启沃而入献。
载登左闼,进冠冢司
赫赫具瞻,维邦基于柱石;
禺禺令望,定国是于蓍龟。
三年有成,百度惟正。
赖弥缝之善训,赞绍述之休功。
方须帷幄之诚,遽慕林泉之适。
露章踵至,沥恳殊坚。
俯谆谕之甚勤,抗忱辞而益固。
惟尊德乐道之义,宜罔咈乎朕怀;
念难进易退之风,且重违于雅志。
是用解上相之印绶,畀中权之节麾。
亚傅华资,仍贵衮衣之宠;
闽山奥壤,允光昼锦之荣。
拓乃邑疆,衍之租食。
于戏!
曹参遵职,嗣兴宁一之歌;
伊尹告归,远思宠利之戒。
尚仰成于注意,毋专徇于遐心,繄我宗工,奚俟多训。
可。
分建荆南路鼎澧路诏宣和三年四月二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一
五溪郡县辟自先朝,中更弃地,虽已兴复,然经元祐之变,徭贼屡肆跳梁。
盖缘荆南钤辖司去边稍远,难以弹压,先朝有意经画,其事未就。
绍述先猷,敢忘继志!
可分荆湖北路荆南府、归、峡、安、复州荆门军汉阳军荆南路,带兵马都钤辖,治荆南府
分鼎、澧、岳、鄂、辰、沅、靖州为鼎澧路,带兵马都钤辖,治鼎州
按:《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三二(第八册第七四二一页)。又见同书职官四八之一一四(第四册第三五一二页)。
丙子轮对劄子(一)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六、《洺水集》卷一、《宋元学案》卷七一
臣闻天之道日运而无积,圣人之治日新而不穷。
盖人之情故则玩,新则肃。
天下大器也,圣人之治天下,洗濯提携,时出而用之,故昼夜之晦明、寒暑之代谢,循环而无端,相续于一致者,此天之所以为天,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
恭惟国家万世之业,自艺祖创之,太宗定之,真宗饰之,至仁宗则守之。
方其绍述之初,悉用安静之政。
然阅时寖久,人情不能无玩也,于是圣心加以振厉。
若开天章阁命辅臣条具当行之事,又御资政殿两府侍从手诏问天下事,其勤求治道,责望太平,若不可以一日安者。
而又擢端鲠以增谏员,则言路通而士气伸矣;
内帑以广边储,则财用公而国力裕矣;
范仲淹主西事,富弼主北事,则折冲制胜有其人矣;
因问边事而责臣下之不能对,则所以豫备不虞者严其事矣;
取臣寮奏疏及其进对凡可采者,付中书密院施行,则献计陈谟不为无用矣。
凡此数条,其神断天运,无非兴起人心于弛玩之馀,而四十二年之治所以光明浑厚,始终如一日也。
恭惟陛下更化之初,固尝登正士以革奸庸,伸谠言以破谀佞,以祖宗之法而塞徼倖之门,严责实之政以变欺诞之习。
天清日明,风行雷动,固已月异而岁不同矣。
然物以久而故,人以久而玩,诚能因已定之规模而稍加作新之功,则黜陟所形而天下悚,其好恶赏罚所及,而天下震其威明
搜遗拔异以收徯属之心,听言行谏以昭容受之实,辟功名之涂而使人人有欣欣不自已之意,示信必之权而使天下不敢萌苟且之风,则治日新又日新,虽至万世而无弊可也。
古之善图治者,亦惟于安静不扰之中,而每有振厉作为之志,故宽不至于弛,柔不至于懦。
平居暇日,不动声色,而风采奋扬,精神运动,自足以鼓舞一世。
夫苟一切安于逸豫,则强者必弱,智者必晦,敢言者必缄默,有志者必退缩,天下之治盖未知其所终矣。
舜尝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然则,治之污隆亦惟陛下与二三大臣加之意而已。
臣识昏学陋,岂足语治,卷卷愚衷,姑塞明制,惟陛下财幸。
贺太皇太后南内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八、《洺水集》卷三
神仙别殿,顷从文祖之游;
阊阖连宫,今答神孙之请。
许年移御,此日重还。
恭惟福备三朝,道隆太姒,定宗社之大计,抚国家之盛时。
四海之老皆安,一人之孝无极。
臣肃将明旨,欣际熙辰。
玉关峨峨,长享安宁之养;
璿源衮衮,永观绍述之休。
讲议司手诏宣和六年十一月丙戌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二
神考釐正六官,修举百度,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先后详略,若网在纲,用垂裕于万世。
继志述事,正在今日。
比年以来,官不守方,使得挠政,上下苟玩,名为遵扬,而实侵紊。
法本一定,可循勿失,而官司便文,缘事建请,遂至于条目滋繁;
以式均财,本无不足,而流品猥众,廪食无名,遂至于用度冗滥。
谨名器,重爵赏,所以示天下之公,而侥倖路启,请谒相先,故人才失任使之实;
时赋役,劝农桑,所以厚天下之本,而贪吏诞谩,掊克无艺,故民力有匮乏之忧。
以类推之,不可胜言!
可令尚书省置局详议,以讲议司为名。
究本推原,务协于大公至正之道,以广绍述先烈之休。
其各遵承,以称朕旨。
罢诸路提举常平官属手诏宣和七年正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二(第四册第三二七九页)
朕嗣承先烈,罔敢怠忽。
永惟元丰稽若先王修水土之政,兴田畴之利,省繇役之科,严凶荒之令,泽被生民,施及后世博矣。
粤自初载,大纲小纪,具在方册,举而行之,二十年间,何其盛哉!
乃者用非其人,诞慢欺罔,改法废令,借熙丰绍述之名,以庇贪污营私之恶,繇役荐兴,盗贼多有。
百姓流离踣,莫之能恤;
常平赈贷,度支调度,盗贼移用,莫之能惩。
惕然内思,岂不戾遵制扬功之孝乎?
皆见四方章奏,为之太息。
可应提举常平官属并罢,令尚书遵守。
按前后有罪恶显著、失守漫法、应不许支用而辄支用、应当执奏而不执奏者,并重寘典刑,窜之远方。
仍令三省修已废之法,协奉公之心,辅承先志,以称朕怀。
文章论 五代 · 牛希济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五
圣人之德也有其位。
乃以治化为文。
唐虞之际是也。
圣人之德也无其位。
乃以述作为文。
周孔之教是也。
尧舜之运。
以宫室车辂钟鼓玉帛之为文。
山龙华虫粉米藻火之为章。
亦己鄙矣。
师周孔之道。
忘仁义教化之本。
霸王权变之术。
困于编简章句之内。
何足大哉。
况乎浇季之下。
淫靡之文。
恣其荒巧之说。
失于中正之道。
两汉以前。
史氏之学犹在。
齐梁以降。
国风雅颂之道委地。
今国朝文士之作。
有诗赋策论箴判赞颂碑铭书序文檄表记。
此十有六者。
文章之区别也。
制作不同。
师模各异。
然忘于教化之道。
以妖艳为胜。
夫子之文章。
不可得而见矣。
古人之道。
殆以中绝。
韩吏部独正之于千载之下。
使圣人之旨复新。
今古之体。
分而为四。
崇仁义而敦教化者。
经体之制也。
假彼问对。
立意自出者。
子体之制也。
属词比事。
存于褒贬者。
史体之制也。
又有释训字义。
幽远文意。
观之者久而方达。
乃训诰雅颂之遗风。
皇甫持正樊宗师为之。
谓之难文。
今有司程式之下。
诗赋判章而已。
唯声病忌讳为切。
比事之中。
过于谐谑。
学古文者。
深以为惭。
晦其道者扬袂而行。
又屈宋之罪人也。
且文者。
身之饰也。
物之华也。
宇宙之内。
微一物无文。
乃顽也。
何足以观。
且天以日月星辰为文。
地以江河淮济为文。
时以风云草木为文。
众庶以冠冕服章为文。
君子以言可教于人谓之文。
垂是非于千载。
殁而不朽者。
唯君子之文而已。
且时俗所省者。
唯诗赋两途。
即有身不就学。
口不知书。
而能吟咏之列。
是知浮艳之文。
焉能臻于理道。
今朝廷思尧舜治化之文。
莫若退屈宋徐庾之学。
以通经之儒。
居燮理之任。
以杨孟为侍从之臣。
使仁义治乱之道。
日习于耳目。
所谓观乎人文。
可以化成天下也。
依元丰官制三公止系阶官更不总领三省手诏宣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四二(第三册第二三五○页)、《东都事略》卷一一、《宋朝事实》卷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仰惟神考若稽古制,正名百官,以贻休于万世。
眷言三省稽决政事,维持纪纲之地,凡命令之出,所以审议,行者必由此焉。
故尝有诏曰:「中书揆而议之,门下省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有不当者,自可论奏」。
事无巨细,遍经三省,无出一己,使擅其权。
政和初建,议者遂以尚书令仆之名易之公相,凡三省之务悉总治之。
后复以公相厅都厅,而领三省,则初未之革,使神考垂祐不刊之典夺于权臣,自营之私,良用抚然!
朕嗣承丕业,率循旧章,夙夜于兹,大惧弗克祗绍。
尝谓坐而论道于燕閒者,三公之事;
作而相与推行者,宰辅丞弼之职。
今居三公论道之位,而总领三省众务,使宰辅丞弼殆成备员,殊失所以绍述宪章之意。
可于尚书省复置尚书令,虚而不除;
三公止系阶官,更不总领三省。
若曰佐王论道,经纬国事,则三公其任焉。
三省并依元丰成宪,毋复侵紊,敢辄议者,以大不恭论。
若昔大猷,是正邦典,朕庶几无愧于前人。
播告中外,咸知朕意。
仍揭榜朝堂